快斯慢想文摘

文摘:

  • (CH 2.)瞳孔是心智工作的敏感指標,當人們在作二位數乘法時,瞳孔會放大,問題越難,瞳孔放得越大。他的觀察顯示,瞳孔是心智工作的反應,與情緒的警覺不同。
  • (CH 3.)對我們大部分來說,大部分時維持一個合理的思緒,以及偶爾做一些費力的思考,都是需要自我控制的。雖然沒有作過系統化調查,我懷疑,常常去轉換作業並且加速心智作業,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人們會盡量避免這樣做,這也是最少努力法則會變成一個法則的原因。即使沒有時間壓力,維持連過的思緒也事需要紀律的。觀察我在一個小時的寫作時間裡看了多少次電子郵件或事冰箱,可以合理推論,這是一種想逃避的慾望,並且下結論說,持續專注寫作所需要的自制力,高於我能夠輕易動用的自制力。
  • (CH 5.) 如何寫出具說服力的訊息
    • 假設你必須寫一則讓人信服的短續,當然,你的訊息一定要事真的,但是,人們未必相信。你利用認知放鬆旯幫助自己事很合理的。真相錯覺(truth illusions)的研究提供很多方法讓你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 一般的原則是任何緩解認知緊張的做法都有效,所以,你應該先想辦法把易讀性增至最大…
  • (CH 7.) 獨立判斷的原則(以及去除相關的錯誤)在主持會議上也有立即應用的效果。任何組織的總裁都花很大一部分的時間在主持會議。一個簡單的原則就能夠發揮作用:在討論一個議題之前,請要求所有與會者簡短的寫下他們的觀點。這個程序會使與會者的背景與多樣性知識得到最大的發揮。傳統的作法會使早發言者的意見占了太大的份量,迫使別人附和他的意見。
  • (CH 9.) 這個解釋很簡單,他是替代最好的例子之一。約會顯然不是學生生活的中心(在第一個調查中,快樂與約會是沒有相關的),但是當學生想到他們的浪漫生活時。就產生了情緒反應。有很多約會的學生被提醒了生活的快樂層面,而那些沒有約會的人則被提醒了寂寞和被拒絕。這個因約會而被提醒的情緒還停留在受試者心中時,下一個有關快樂的問題就出現了,所以相關也就跟著出現。
    • (兩份問卷,但兩個問題的先後不同,兩個問題會呈現不同相關)
    • 你上個月約會了幾次?
    • 這幾天你有多快樂?
  • (CH 11.) 我們在買房子的討價還價上,看到同樣的策略。賣方訂售價,他走了第一步,就像許多遊戲一樣,先走第一步是有好處的,尤其在單一議題的協議上,例如價錢是買方和賣方唯一要談的東西。你可能在跳蚤市場經驗過討價還價的環境。第一個錨是最重要的錨點,有著強而有力的作用。在我教授協商課時,我都告訴學生,假如你認為對方是漫天喊價,開出不合理的價格,你不應該提出一個同樣不合理的出價,殺得太低反而會製造無法或很難協商的差距。你應該假裝生氣,大聲喊叫,馬上離開或威脅要離開,你要很清楚地讓對方知道,你不會繼續以他的開價協商。
    • 錨點的效應:有時來自促發效應,有時來自不適當的調整。這個現象到處可以看得到。產生錨點作用的心理機制讓我們太容易受別人的影響,遠比我們願意承認的多得多。
  • (CH 12.) 一般來說,我對人們控制偏見的能耐並不這麼樂觀,不過這裡是個例外。你可以成功的把偏見清除掉,因為現在是個講究團隊合作的時代,你常會看見團隊中好幾個人同時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被老闆或同儕看到,沒有得到適當的獎勵。只要看到每個人覺得自己的努力加起來超過100%時,你就要趕快把這不滿引線解掉,以免累積到最後,情緒爆炸。無論如何,每個人都要記得,你偶爾會做的比你應該做的還多,但是你要知道,團隊中每一個人也可能都有同樣的感受。
  • (CH 17.) 高頓(Galton)花好幾年才了解相關和回歸不是兩個概念,而是同一個概念的兩個不同層面。一般的規則是非常簡單明瞭,但是卻有令人驚奇的結果:當兩個分數之間的相關是不完美時,就會有向平均值回歸的現象發生。
    • 美國人收入和教育程度的相關大約0.4
    • 家庭收入和他們家電話號碼的最後四位數相關是0
    • 物體大小在測量上,英制和公制的相關是1
  • (CH 19.) 詳細的歷史會讓你知道谷歌創辦人的決定,但是對我們的目的而言,只要簡單的說,幾乎每個選擇他們都做得很好就夠了。一個比較詳細的描述會描述谷歌如何打敗這些公司。那些倒楣的競爭者會看起來很笨,盲目,緩慢,無法應付谷歌帶給他們的威脅,最後被谷歌打敗。
    我特意很平淡的述說這個故事,但是你了解我的用意: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詳細列出他成功的過程,你會覺得你了解了谷歌為什麼成功,你覺得從中學到很多寶貴的教訓。很不幸的是,我有很好的理由告訴你,你了解谷歌成功的感覺,以及你覺得你從谷歌成功的例子中學到商場成功的訣竅都是錯覺。一個最好的測驗就是這個解釋能否事前成功的預測結果。谷歌成功的故事就符合這個測驗門檻。因為沒有故事可以包括這麼多事件,而每一事件又可以得出不同的後果。人類心智對於假的抽象概念不是很在行。許多重要事件真的有發生,而這些事件又都牽涉到選擇,它就引誘你誇大技術所扮演的腳色,低估了運氣在後果上的成分。因為每一個關鍵的決策後來證明都是對的,成功的紀錄顯示的是幾乎沒有缺點的精確—-但是不好的運氣的確可以中斷任何成功步驟。這個月暈效應添加了最後一筆,使故事中的英雄光芒更大。
  • (CH 20.) 不是專家的錯—-這個世界太困難了
    • 本章重點不是指出那些常是預測未來的專家犯了很多錯,這是不用說的。第一個教訓是預測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這個世界是不可預測的。第二個高度的主觀自信不可信任,它不是正確率的指標(低自信的訊息量可能還高些)
    • 短期趨勢可以被預測,從以前的行為和成就就可以相當正確的預測出不久後的行為和成就,但是我們不能從士兵在野外障礙測試場上的行為去預期軍官訓練營和戰場上的表面。在測試場和真實世界的行為受到很情境因素影響。把八個士兵中最有自信,最自我肯定的人移開,剩下七個人的人格都會改變。
  • (CH 21.) 我很驚訝的是,面試官最後閉上眼睛所給的判斷分數也很有預測力,跟六項人格分數的總和預測力一樣好。我從這裡學到一個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教訓:直覺是有價值的,但只有在有紀律的蒐集客觀訊息而且有紀律地給各個人格特質分數之後。我設計了一個公式,給「閉上你的眼睛」的評估同樣的權重,使他和六項人格評分的總和一樣重要。從這件事情我還學到,不要相信直覺的判斷,不管你的還是別人的,但也不要把它丟開。
  • (CH 22.) 假如你不能相信主觀的判斷,我們如何評估主觀判斷的效度?判斷什麼時候可以反映真正的專業?什麼時候會出現效度錯覺?答案來自兩個習得技術的基本條件:
    • 一個很規則,可以被預測的環境。
    • 一個從長久的練習中,習得這些規律的機會。
  • 當這兩個條件都能被滿足時,這個直覺就是一個技術直覺了。西洋棋是規律環境非常好的例子。橋牌撲克牌也提供了統計上足以支持技術的規則。…相反的,股票經紀人或政治學家的長期預測是在一個零效度的環境中,他們的失敗反映出他們常是要預測一個基本不可預測的事件。
  • (CH 24.) 企業可能比個人更能馴服過度樂觀,最好的方法是克萊恩提出的,他是我的「敵對型合作者」,它防衛直覺的決策制定,不相信有偏見,對演算法有敵意。他把他的方法叫事前(Premortem),這個程序很簡單,當一個組織快要面臨重要決策,但還沒完全承諾時,克萊恩建議把所有跟這個決策有相關知識的人聚集在一起開個會,會議的前提是很短的發言:「想像我們已經經過一年,我們完成了這個計畫所說的一切,它的結果是大災難,請用五到十分鐘來寫下這個災難的歷史。」
    克萊恩這個「事前」想法通常會激發立即的熱情。當我輕鬆隨意的在達沃斯論壇描述這個想法後,坐在我後面的人自言自語的說,「就憑這個,就值得來達沃斯開這個會了。」(我後來發現,說話的人是個跨國大公司的執行長)。事前檢討有兩個好處:他克服了許多團隊所面臨的集體思考效應,即依但決策好像已經制定了,其他人就不講話了,因為怕被說沒有團隊精神,第二個好處是它解放了有知識的人的想像力,使他們朝向急需釐清的方向去思考。
  • (CH 26.) 這張圖表示得與失的心理價值,它就是展望理論價值的「承載者」(carrier)(它不像白努力的理論,它的承載者是財富的狀態)。這張圖有兩個顯著部分,在中性參考點的左邊和右邊。一個很鮮明的特質是它的S形,代表了得與失的遞減敏感度;此外,S形的兩個曲線不是對稱的,斜線的函數在靠近參考點時,劇烈地改變:對「失」的反應強過對「得」的反應,這就是「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
5分鐘閱讀】《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Part II)大腦直覺與偏見的深度剖析- 不是書評
  • (CH 27.) 最近心理學對「在貧窮下做決策」的研究顯示,窮人是另一種沒有稟賦效應發生的團體。在展望裡混中,生活在參考點之下的窮人,他們有很多物品是需要但買不起的,所以他們一直在「損失中」(in the losses)。任何賺得到小錢都會看得減少損失,而不是獲得。這些錢使他們網參考點更靠近,但窮人永遠是在價值函數的陡坡上。
    窮人的想法和商人一樣,但是內在動力卻不一樣。他們不像商人,窮人不是對得到和放棄中間的差異沒有感覺,他們的問題是他們所有的選擇都是損失。花在這些東西上的錢是另一個東西的損失,因為本來可以買它。對窮人來說,花錢就是損失。
  • (CH 29.) 非常低或非常高的機率(低於1%或高於99%)是很特殊的例子,我們很難分派特師的決策加權到一個很稀有的事情上,因為他們有時完全被忽略,被分派到的決策加權是零。從另一方面來說,當你不忽略非常稀有的事件時,你就幾乎確定給了它太多加權,就像我們大多數人很燒去擔心核電廠熔毀,或去想像有個不知名的親戚會給我們留下很大一筆遺產。然而,當一個非常不可能的事變成我們注意力中心時,我們給他的加權遠大於它的機率應該得的權重。此外,人們幾乎完全對小機率的各種風險變項不敏感。人們不容易區分出0.001%機率的癌症風險跟0.00001%的癌症風險有什麼差別。雖然前者的意思是說美國人口中會有三千人得癌症,而後者是30個人
  • (CH 29.) 四象限型態
    • 每個象限中的第一行代表機率
    • 第二行代表機率所帶來的情緒
    • 第三行表示多數人在一個賭局和確定的得(或失)之間做選擇時,大多數人的行為是呼應到期望值的(ex. 95%的機率去贏得一萬元和確定拿9500元之間做選擇)。假如喜歡確的選擇就是風險規避;選擇賭局就是尋求風險。
    • 第四行描述原告與被告在討論民事訴訟庭外和解時預期的態度。
  • (CH 30.) 在一個實驗中,專家們評估是否可以把一個精神病院的病人瓊斯先生放出來,這個人有暴力傷害的歷史。他們所接受的訊息包括一個專家對風險的評估,同樣的統計數字是用下面兩種不同的方式描述的。
    • 與瓊斯先生相似的病人被評估有10%的機率在出院後的頭幾個月做出攻擊的暴力行為
    • 每100名與瓊斯先生類似的病人中,有10名被估計在出院後的頭幾個月會做出攻擊性的暴力行為。
  • 結果看到頻率呈現方式的專家駁回病人申請幾乎是看到機率呈現的兩倍(41%對機率呈現的21%)。描述得愈生動,會對同樣的機率賦予更高的加權。
  • (CH 32.) 你也可以採取一些預防後悔的步驟,或許最有效的方式是明確的處理預期悔恨。假設你可以很明確得記得什麼時候事情開始惡化,你就會在決定之前仔細考慮後悔的可能性,便能經驗少一點得後悔。你同時也該知道後悔和後見之明的偏見是同時出現的,所以任何避免或排除「後見之明」的動作都會有幫助。我個人避免「後見之明」的策略是在做會造成長期後果的決定時,要不然想得非常仔細,要不然就完全隨他去。「後見之明」在你有做過一點思考,剛剛好只讓你事後告訴自己說,「我差一眼就做對的選擇」時是最糟糕的。